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简称BCI)技术逐渐从科幻走向现实,成为全球科技前沿热点之一。在我国,众多高校在脑机接口领域展开了深入研究,为这一技术的突破与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本文将带您走进中国高校脑机接口研究的先锋团队,一探究竟。
一、清华大学:引领脑机接口技术发展的先锋
清华大学作为我国顶尖学府,在脑机接口领域的研究成果备受瞩目。清华大学医学院科研团队与宣武医院合作,成功开展了全球首次NEO(无线微创植入脑机接口)试验。该试验针对车祸引起的颈椎处脊髓完全性损伤患者,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了患者通过脑电活动驱动气动手套,实现自主喝水等脑控功能。
此外,清华大学还与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共同推进脑机接口技术的临床应用。例如,清华大学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共同组建了脑机接口技术联合实验室,致力于脑机接口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
二、复旦大学:脑机接口研究国家队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联合脑科学转化研究院、脑科学研究院、大数据学院,组建了一支脑机接口领域的国家队——复旦大学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负责人表示,目前的研究已经进展到3.0的‘交互’阶段,超越了马斯克公司Neuralink的1.0‘读脑’阶段。
复旦大学在脑机接口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涵盖了脑机交互系统、临床应用、电极、芯片算法等多个方面。例如,复旦大学开发的脑机接口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治疗,显著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能力。
三、南开大学:脑机接口技术跻身国际领先行列
南开大学在脑机接口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样令人瞩目。近日,南开大学宣布全球首例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在北京取得成功,这标志着中国脑机接口技术跻身国际领先行列。
该试验通过介入式脑电传感器,成功采集并识别到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电信号,实现了动物对机械臂的主动控制。这一成果为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康复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总结
中国高校在脑机接口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为这一技术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众多高校的共同努力下,脑机接口技术有望在医疗康复、辅助教育、人机交互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